事实上,中国并不是缺乏这样的企业,而是缺乏满足中国大众消费需求的有强大品牌的快餐品牌,现在中国的餐饮品牌中,有很多把店开到国外去的,比如全聚德、小肥羊,包括后期之秀——俏江南等等。但是,真正在中国国内满足了城市人群目前快速生活节奏的快餐品牌,还真没有一个叫的响的,而日本人在这点上都比中国人想得周到,那个依托零售商场的日本品牌“吉野家”,卖的却是中国快餐,而且在运作的方式,速度都可以跟肯德基、麦当劳相比,可是中国的餐饮企业还是没有一个能够拼过它的,那个“吉野家”价格还不便宜,一份快餐20来块钱,但是很多城市的白领阶层还就是喜欢,每天还都人满为患。仔细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值得这些致力于餐饮企业经营的反思:
第一,中国餐饮企业懂得跟风,但是却不懂得品牌运营。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有价的无形资产。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知名企业所以能占领世界快餐市场,首先得益于它的品牌。就以麦当劳为例,仅仅五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小小的汉堡包快餐店发展成为拥有两万多家店铺的世界快餐王国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品牌。但是,中国餐饮文化和中国餐饮品牌数量和质量上并不匹配。你要说是没有品牌意识吗,也不是,那个全国城市都能看到的“成都小吃”不是品牌的标志吗?但是,每个成都小吃都是各自为政,仅仅是名字上相同,经营者都不相同,于是“成都小吃”就很难成为一个品牌。这点上可以看出,中国人善于跟风和模仿,但是不善于作长线的运营。去年流行一时的土得掉渣饼现在都销声匿迹了,为什么?有品牌意识但是没有品牌运营的概念,最后没有强有力品牌,一模仿,就坏了。
第二,中国餐饮企业对消费需求把握不够。北京的丽华快餐算是快餐品牌中的一个佼佼者吧,至少在北京,其依靠快速的物流体系,得到了很多白领的认可,但是丽华快餐仅仅是一个“送”快餐的概念,满足了一些人没有时间离开办公室就希望吃到饭的需求,但是依然没有满足人们喜欢下班间歇遛达放松的需求,因此,单纯是依靠物流还是很难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快餐品牌,更何况,丽华快餐还在菜的特色上做的还不够,规定价格就只有一种选择,品类开发还远远不够。试想一下,丽华快餐如果品类增加呢?还有,他开到写字楼附近,但是要有好的就餐环境呢?肯德基麦当劳在美国就是一个大饼店的代表,但是在中国却成为了一个似乎很时尚的东西,在就餐环境服务上也很值得中国餐饮企业借鉴。
第三,中国快餐企业没有学会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模式。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过去的快餐品牌,叫“红高粱”,1996年,“红高粱”开到了王府井大街,距离麦当劳店仅20多米,在媒体破天盖地的“大碗面挑战汉堡包”的宣传造势下,“红高粱”一夜间闻名全国,大获成功后,“红高粱”着手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店,但这时原本承诺继续投资2000万的合作伙伴却突然不见踪影,“红高粱”陷入资金危机。最后,创始人为了筹措资金,在社会上非法集资,错误的决定把“红高粱”最终推上了“死亡之旅”。1998年,“非法集资”案受到相关部门查处,各地分店相继倒闭,负债总额高达3600万元,风靡一时的河南省红高粱快餐连锁有限公司彻底走下了历史舞台。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在“红高粱”陷入资金危机的时候,一位专家提出了收缩战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快餐品种的研究和中央厨房的配套标准化上,将红高粱的发展思路从硬件配套为主转变为以软件配套为主,建立连锁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标准化,先解决最根本的品种问题、配送问题、店堂服务问题,形成规模后,再向外扩张。可惜,这个合理方案被当时的企业创始人否定了。这个例子说明,标准化、规范化的连锁经营是一个快餐品牌的基本模式,但是中国很多企业可能跟红高粱一样,没有参透其中的道理。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什么就可以做到呢?现在很多走向国外的中国餐饮品牌不正是成功的典范吗?
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何时出现?当《大长今》走红的同时向全世界显示了韩国的餐饮文化的时候,当洋快餐遍地开花而且深入人心的时候,或许中国餐饮企业值得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