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合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歌云首页 > 公司新闻 > 实事热评
蜱虫咬人致死事件引发恐慌,专家提醒无需过度恐慌
发布时间:2012-07-27 资料来源:傲友软件
 

    蜱虫是一种寄生在人和动物体表吸血的昆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近年来,由于多例蜱虫咬人致死事件,这种小虫子开始为人们所熟知。但蜱虫病到底是什么病?会不会大规模传染?围绕这种“怪病”的诸多疑问,一直扑朔迷离。

    武汉市疾控中心经过2年多的研究,昨日公布研究结果,正式将这种病命名为“淮阳山出血热”。该项研究上周已通过专家组验收,评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蜱虫引恐慌
    从2009年开始,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陆续出现多起蜱虫咬人致死事件,患者被蜱虫叮咬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出血症状。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我国已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由于该病病因一时难以明确,一度导致人们“谈蜱色变”。
2010年起,国内多个研究小组开始对这种“怪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最初认为,该病可能是由无形体感染导致的人粒细胞疾病,因此称之为“无形体病”;后来又有研究发现,该病是由一种新型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终,卫生部依据此病的临床症状,暂时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武汉专家揭开蜱虫咬人至死事件的神秘面纱
    我省是“蜱虫病”重灾区之一,从2009年7月到2010年10月,武汉医疗机构共收治确诊该病61例。2010年4月,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支持下,该中心成立研究小组,对其中48名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调查。这些患者中,46人来自农村,13人因病情严重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研究人员从他们的血样中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每名患者的血样中都有这种病毒,而正常人则没有,证实了这种病毒正是“蜱虫病”的病源。
    由于“蜱虫病”最早确诊的病例发生于淮阳山地区(桐柏山、大别山和张八岭的总称,位于河南、湖北和安徽省的交界处),按照布尼亚病毒的国际命名原则,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淮阳山病毒”,这种病毒引起的“蜱虫病”则被正式命名为“淮阳山出血热”。据介绍,淮阳山病毒感染病例主要在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山区和丘陵地带,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月。


    千里捉虫锁定传染媒介
    虽然找到了致病病毒,但究竟是不是蜱虫将这种病毒传染给了人类?什么样的蜱虫携带这种病毒?这些疑问仍然没有得到解答。为此,15位研究人员前往48名患者发病时所在的地点捕捉蜱虫样本,武汉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科主管技师田俊华便是研究人员之一。
    田俊华告诉记者,通过对48名患者发病的地点进行GPS定位,可以分析出“蜱虫病”的分布区域——河南省新县、商城、光山、潢川,湖北省大悟、随州、安陆、红安、麻城、蕲春、罗田、通山、广水、浠水、新洲、蔡甸等地。
研究人员前往44个市县,在牛、羊、狗等家畜身上,草地和茶园中捕捉蜱虫。捉虫过程非常艰辛,田俊华为此还被狗咬过,被牛踢过,也被蜱虫咬过,最终他们捉回17731只活的蜱虫样本。
    样本中的蜱虫种类繁多,研究小组在其中的长角血蜱和微小牛蜱身上找到和患者体内一样的淮阳山病毒,首次证明了这两种蜱虫是“蜱虫病”的传染媒介。

 

    “蜱虫病”不会大规模爆发
    自蜱虫咬人致死的消息传开,“被蜱虫咬一口就会死亡”的错误观念开始扩散。其实,蜱虫大多生活在植被茂盛的山区和丘陵地带,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多见,市区内少见;而且,被蜱虫叮咬后,大都不会感染病毒。
    此次研究发现,在“蜱虫病”的两个传染媒介中,只有4.93%的长角血蜱和0.613%的微小牛蜱携带淮阳山病毒,可能导致“蜱虫病”。研究小组成员在野外被蜱虫叮咬后,涂一些自备的多西环素就继续工作,无人出现发病症状。
    据介绍,人被蜱虫叮咬后,如果连续出现3天以上的急性发热、身体出血症状,则很可能是患上了“蜱虫病”。但这种病并非不治之症,专家周敦金说:“只要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除非患者没有及早发现,延误了治疗,确诊时症状已经非常严重,才可能有生命危险。”
    专家特别强调,“蜱虫病”不会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因此不会大规模爆发流行,人们不必惊慌。此次研究对“蜱虫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都提出了建议,为今后的疫苗研发工作铺平了道路。

 

    那么被蜱虫叮咬该怎么办呢?专家提示:野外田间一旦被蜱虫叮咬别硬拽
    炎热的夏季,人们穿衣少,更容易成为蜱虫寄生的目标。武汉市疾控中心主任周敦金提醒,在田间劳作、野外游玩的人,不要走草木密集的地方,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紧口的长裤长袖,防止蜱虫从袖口、裤脚、领口和腰部等进入身体;穿浅色的衣服,便于发现近身的虫类;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等。
    蜱虫口腔两侧有螯肢,生有倒刺,吸血时头部钻入宿主皮肤,倒刺附着于皮肤内,不易脱落。万一被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千万不要强行拔出,否则容易损伤皮肤,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导致感染。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它死亡或头部放松,再用尖头镊子慢慢取出;或者用烟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被蜱虫叮咬后,如果出现发热症状,要尽快到医院查血,若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则高度怀疑为“蜱虫病”,要立即对症治疗。
    蜱虫叮咬时会释放一种麻醉剂,人们被蜱虫咬伤后,往往很难发觉,很多人因此延误了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从田间、野外、草丛、森林回来后,应检查全身是否有蜱虫附着,头部、颈部、后背、前胸、腰腹、腋下等部位最容易被叮咬。蜱虫吸血之后体型会涨大数倍,这时比较容易发现。

 

    如何识别蜱虫
    蜱虫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一般有4对足。它们的吸血量很大,吸饱后体型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不吸血时,蜱虫有芝麻到绿豆般大小;吸饱血液后,小的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有指甲盖大小。
蜱虫多生活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的森林、草丛、家畜圈舍、房屋缝隙中。从幼虫到成虫寄生吸血,宿主广泛,包括牛、羊、狗、猫、鸟类等,也侵袭人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咨询热线:4006-027-100 027-85511511 027-85511611